十二月份十二日,中超联赛第二阶段比赛延迟很久才开始,由于各俱乐部普遍存在拖欠球员薪水的问题,许多球队面临着生存难题,因此除了山东泰山、上海海港等个别队伍依然有争取冠军的意愿之外,其他保级压力不大的队伍仅仅考虑如何勉强结束这个赛季。中超联赛冠亚军争夺战和保级战本身已很难吸引外界目光,许多媒体和球迷更关注最后八轮联赛是否会爆出突发状况。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足球正经历职业化以来最为艰难的时期。
中超第二阶段即将开赛
持续近两年的疫情,迫使中超连续两年以赛会制形式举办赛事,使得赛事的传播范围和受关注程度明显降低。同时,众多俱乐部背后的主要出资方普遍面临财政困境,特别是房地产企业遭受重创,造成大批球队的母公司停止对球队提供经济支持。现在仅少数俱乐部能够准时支付员工报酬,其余队伍拖欠工资的情况普遍,有些甚至已经持续八个月以上,部分曾经资金充裕的俱乐部,如今连水电和伙食开支都难以负担!
长期领取高额薪水的中国职业运动员,对于收入锐减感到迷茫和焦虑,他们惯于奢华生活,如今经济拮据,甚至难以负担豪宅的月供,其中某北方球会更有三名球员的家庭关系出现波折!尽管在严峻形势下,许多从业者展现了责任感,河北队的球员们此前就曾表态,即便长期未获薪水,也愿意无偿为中超联赛的收官阶段效力。广州队的主帅郑智将不领取报酬,同时以球员身份参与比赛,带领球队进行8轮联赛,队内其他球员大多情况相同。这种情况令外界感叹:“中国足球突然陷入经济困境!”局外人很难理解,中国足球职业化已有27年历史,为何母公司停止资助后,中超俱乐部就变得如此不堪一击?难道这些俱乐部自身没有任何独立运营的能力?
根本谈不上造血功能,完全不存在这种情况!一位中超俱乐部的管理者在回答红星新闻记者提问时直指问题核心。
虽有中超球队广告收入可观
但很多时候是“左手倒右手”
中超各队的营收构成,主要涵盖广告合作、球员交易、观赛门票、联赛分配利润以及周边商品销售等渠道。不过,在近年来的过度投入时期,众多俱乐部陷入无节制投入的竞争模式,最终导致具备盈利能力的队伍数量极少。
早些年该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交易,因此每年都会披露相关财务报告,其经济状况最为公开透明。在2020年脱离新三板市场之前,最新公布的2019年财务资料表明,该机构在2019年实现整体营收9.489亿元,具体业务收入为7.82亿元,然而整体支出达到了28.9亿元,导致2019年最终亏损金额高达19.4亿元。
2019年的营收构成中,广告板块贡献了5.66亿元,是整体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最大。其他收入来源包括,中超公司分红以及奖金共计8700万,现场门票销售获得5726万,外租球员产生收益3427万,还有周边商品销售收入3672万。
早先声称过连续三年有利润,不过因为缺少配套的财务报表,很难弄清这个俱乐部的实际资金构成,社会上也因此有不少怀疑,觉得主要的经济支持还是来自其背后的母公司赞助。2018年上港集团实现了184万的盈利,这主要是因为上海市体育局在岁末发放了3000万的夺冠奖励,才使得球队看起来不再亏损。
12月10日,上海海港启程前往广州赛区
依照欧洲职业球会的规范,其收益来源主要包括电视转播收益、附属商品销售额、观赛门票收入以及适当的广告支持金,这些方面与中超俱乐部大致相仿。然而,关键差异在于广告支持金中的“恰当”一词。2019年广告营收确实有5.66亿元,表面上很可观,不过公司财务报表表明,其中4.63亿元是源自俱乐部所属的恒大地产集团,这个数额占到了全年总营收的59.2%。
球衣正面广告向来是职业球队的重要收入来源,但在中超联赛,企业参与足球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品牌形象。因此,许多俱乐部的所有者不愿意将这个显眼位置出租,而是倾向于把球队的胸前广告资源留给自家的企业或关联品牌,这种做法在俱乐部营收构成上,实际上就是变相的自我循环。当年广州队在亚冠决赛当天,临时更换了球衣胸前广告,把“东风启辰”换成了“恒大人寿”,以此追求广告效益,结果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这成为了一种极端现象的典型案例。许多中超俱乐部的母公司,除了每年给球队注资,还成了最主要的广告赞助商,这种做法虽然让俱乐部的账面收入看起来很可观,但一旦去掉这种“内部操作”的赞助,中超俱乐部的实际营收状况就非常糟糕。
青岛队赞助商七剩一
深圳队拥有30家赞助商也仍需母公司输血
中超在鼎盛时期曾被誉为亚洲顶级赛事,众多企业纷纷加入赞助行列,给予球队显著经济援助,其中“东风启辰”对广州队的支持就高达一亿元,而“上汽集团”对上海海港的赞助总额据传接近1.5亿元,覆盖了球衣前后广告位。
12月10日,深圳队抵达广州赛区
不过近两年受疫情干扰,中超转为赛会制进行,关注度急剧降低,威望明显下滑。今年还要为国家队参加世预赛腾出空间,整个联赛被分割得四分五裂,中超赛事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这一情况致使众多俱乐部的商业伙伴失去热情。据《足球》报披露,中超拖欠薪水时间最久的青岛队,原先有七家赞助单位,现在仅剩下一家!有家重要的出资方原先签了份为期三年的协议,总金额达三亿元,在二零一九年赛季时已支付了一亿元,不过今年这家出资方决定不再参与,因此剩余的两亿元赞助金也全部白费了。
深圳队是中超各队中赞助商数量最多的队伍,除了母公司佳兆业之外,还拥有三十家不同层级的赞助商,俱乐部相关人士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今年没有赞助商离开,反而增加了一些,这可能得益于深圳的市场经济环境,当地大企业较多,尽管今年联赛的关注度不高,但仍然能够维持一定的稳定性。不过现阶段中国足球超级联赛里,类似情形十分罕见,就算像深圳队那样有三十个冠名合作伙的队伍,也不能单靠广告合作费来维持球队运作,还是要靠总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这两年门票收入都为零
衍生商品的销售利润就是翻100倍也没用
在其余收入项目里,由于连续两年的中超赛会制比赛,所有球队的门票收入都变成了空白!尽管部分球队的门票收入主要用来支付场地租赁费和安保开支,但那些主场观众多的队伍,门票销售在俱乐部整体营收里所占比例依然很高,通常能达到数千万。二零一五年,广州队再次赢得亚洲冠军联赛桂冠,那一年,中超联赛、亚冠联赛以及足协杯等赛事的主场门票总收入达到一亿五千万。近两年赛事组织方式严重打击了各队的票务收益,使职业联赛性质上退回专业化模式,采用中立场地比赛且不对外开放,大幅削弱了职业足球与市场的直接联系,降低了球迷的介入程度,同时限薪政策导致众多知名外援纷纷离开,致使中超联赛和各俱乐部品牌影响力显著下降。近些时候,不少关注者发现,在社交平台几乎见不到涉及国内职业联赛的动态。与此同时,一个曾经人气旺盛的足球社区板块,其每日访问量较从前锐减了六七成。
以前,商贩在中超比赛日售卖俱乐部球衣等周边
这种情形下,中超各队的附属商品售卖几乎可以不予理会,这其实也反映了俱乐部本身对这方面向来不够重视,首先是因为仿冒品泛滥成灾,早年间广州队的主场比赛日,天河体育中心入口处总是挤满了售卖仿冒球衣的小贩,一件广州队的仿冒球衣只需25元,面对那些不图便宜、并非铁杆的球迷,售价高达数百元的正版球衣根本缺乏竞争力,当梅西转投大巴黎时,一件1400元人民币的梅西新款球衣在24小时内便全部售出,大巴黎因此狂揽2.16亿人民币,几乎单日的收入就能覆盖梅西的年薪,这种盛况在中超根本无从谈起。
另外,众多中超俱乐部在附属商品的制作上缺少专业人才,所以也无法促进相关行业的进步。一位华南地区的中超俱乐部主管向红星记者表示:团队的非核心商品制作需要配备专职的美术师,找到匹配的制造企业以及构建完善的物料供应网络,这些其实都相当困难。
上海申花的纪念品一应俱全
但是即便非常努力,中超俱乐部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成效依然有限。某个中超俱乐部近些年推出了一系列流行商品,在业内依然享有良好声誉。但俱乐部相关人士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这些流行物品的售卖状况相当不景气,目前中超联赛里仅上海申花、北京国安和山东泰山这几家俱乐部的附属商品销售得较为顺畅,我们尽管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但市场反应依然令人失望。今年相关配套商品销售总额约四五十万,扣除生产费用后,净赚十余万,就单个中超俱乐部而言,这点收益若再增长百倍,也并不算可观
关于转会费方面的进项,中国足协着手对转会费实施管控,目的是防止转会费过高,同时整个足球界也受到普遍影响,在2021年冬季转会期间,中超各支球队在转会上的支出都相当少,国内球员的转会基本上都是无需支付费用的情况,因此自然就没有多少转会费收入。
去年中超分红腰斩1/3
今年联赛版权裸奔后分红更是没有什么指望
赞助主要源于母公司,门票销售和球员转会收入已无法奢望,近年中超俱乐部核心资金来源仅是每年中超公司分配的利润。以往几个赛季,每支中超球队获得的分红都超过六千万,对于部分规模较小的队伍而言,这笔钱堪称雪中送炭,起码能缓解诸多困境。
不过自去年起,中超分配资金显著减少,每支球队仅获两千万元上下,较以往削减了三分之一左右。这主要源于中超转播权出现状况,2015年体奥动力以五年八百亿元的价格竞得中超转播权,使中超公司变得颇为富足。2018年因限薪措施及U23规则,中超顶级球员纷纷离开,赛场水准随之降低,这让体奥动力感到不快,甚至一度考虑退出中超转播合作。双份经过再三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将原定于5年80亿的合同修改为10年110亿,这意味着版权收益由原先的每年16亿降至11亿。2020年,苏宁集团陷入经营危机,江苏苏宁在赢得联赛冠军后便宣告解散,其控股的PP体育也未向体奥动力支付2020赛季中超赛事的转播费用,直接造成中超联赛的分配金额大幅缩水。
2015年体奥动力以5年80亿拿下中超版权
今年二月,体奥动力已经和中超公司结束了合作,今年中超联赛在转播权方面缺少了保障。中超公司在今年举办的两个赛会制赛事中,承担了所有队伍参赛期间的食宿、训练及比赛等开销,因此今年的中超分配收入需要从中扣除这些支出。缺少了转播权这一主要财源,今年中超各队的分成款会非常少,毕竟联赛中还有些企业用实物做赞助,2008年各队分到750箱啤酒和一台打印机的荒唐事,今年重演的可能性不小
一位中国足球界资深管理者向红星新闻媒体人透露,疫情冲击、行业不景气致使许多俱乐部的背后企业面临经济困境,而企业名称中性化政策的出台成为压垮中国职业足球的最后一根细线,使得众多俱乐部的背后企业都失去继续运营的意愿,大环境中的负面情况如果听之任之,必将引诱更多人模仿,甚至变本加厉,这就是所谓的“破窗效应”现象。过去相当风光的广州队、资金雄厚的河北队都出现了拖欠薪水的情况,许多投资足球的公司在此之外没有任何顾虑,也很快让曾经如火如荼的中超联赛陷入普遍的困境。
一旦母公司停止支持,自身就缺少资金来源,在最近两年更是各项收入大幅下降的中超俱乐部,自然无法继续运营。作为中国足球的主管机构,中国足协不会任由情况恶化,他们正希望与各地部门合作,迅速推动中国足球的变革,指导各俱乐部进行股份制改造,但目前许多俱乐部在这方面的进展都很迟缓。
今年中超联赛尚余八轮赛事,在中国足协的积极维护下,赛事如期举行并非难事,毕竟部分俱乐部的球员为了团队及行业前景,即便长期薪资未足,也承诺会无偿参与比赛。然而展望来年,众多面临存亡考验的中超队伍能否继续运营,目前尚无定论,最后几轮的联赛对于某些球队的球迷而言,或许真的就是“错过即不再有”!